首页
发现
标签
搜索
注册
登录
首页
发现
榜单
标签
收录
搜索
注册
登录
搜索
天空阅览室
本次搜索耗时
0.043
秒,为您找到
46
个相关结果.
搜书籍
搜文档
豪杰血
29
379
0
2020-11-15
开封“大相国寺”跟北京“护国寺”一样,不过“护国寺”没“大相国寺”那么大,也没“大相国寺”那么古老……“大相国寺”本是战国“四公子”信陵君魏公子无忌的故宅。北齐时建“建国寺”,寻废。唐睿宗时复建,时适睿宗以旧封相王即帝位,故赐名曰“相国寺”。虽然历代屡废屡建,“大相国寺”的庄严,肃穆,可丝毫无损,提起“大相国寺”天下没人不知道。要说有人瞪眼儿摇头,那是他...
司马法
5
60
0
2020-11-11
司马法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先秦时期军事著作。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。《司马法》流传至今已两千多年,亡佚很多,现仅残存五篇。但就在这残存的五篇中,也还记载着从殷周到春秋、战国时期的一些古代作战原则和方法,对我们研究那个时期的军事思想,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。《司马法》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,但是,它也有不可忽视的缺点,如突出仁义说教,把战争说成是仁慈的。又美化上古教化,认...
商君书
26
252
0
2020-11-11
也称《商子》,现存26篇,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,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。该书解决了在当时条件下实行变法的理论基础问题,提出了变法的几大原则,既有宏观理论阐述,也有具体的法令军规,至今仍有借鉴意义。《商君书》的文体多样。议论体有《农战》、《开塞》、《划策》等十数篇,或先综合后分析,或先分析后综合,兼用归纳演绎,首尾呼应。有时也运用...
尉缭子
25
451
0
2020-11-11
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的兵书。《尉缭子》一书,对于它的作者、成书年代以及性质归属历代都颇有争议。一说《尉缭子》的作者是魏惠王时的隐士,一说为秦始皇时的大梁人尉缭。一般署名是尉缭子。最早著录于《汉书·艺文志》,书中杂家类著录《尉缭》29篇,兵形势家类著录《尉缭》31篇。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《尉缭子》残简,说明此书在西汉已流行,一般认为成书于战国时代...
论衡
85
1612
0
2020-11-11
本书为东汉思想家王充(27-97年)所作,大约作成于汉章帝元和三年(86年)。现存文章有85篇(其中的《招致》仅存篇目,实存84篇)。东汉时代,儒家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占支配地位,但与春秋战国时期所不同的是儒家学说打上了神秘主义的色彩,掺进了谶纬学说,使儒学变成了“儒术”。而其集大成者并作为“国宪”和经典的是皇帝钦定的《白虎通义》。王充写作《论衡》一书,就是...
哭泣的遗骨
1
0
0
2020-11-24
关于南条舞蹈的来历,有这么一段典故,据说战国时期,吉川元春将军在伯老的羽衣石城攻打南条元续时,吉川让手下的土兵数十人装扮成跳舞的混进城,顺利击败了南条军。在吉川将军的老家岩国也有南条舞蹈节,但传到长门来的南条舞蹈节与岩国的略有不同,这里的南条舞蹈更加华丽多姿,更热闹一些,目前已被县上列为民俗文化遗产。
天才小痴
18
182
0
2020-11-15
巫山,峻岭叠翠,云雾如幻,其间最为著名的十二峰,更是各俱特色,有的若金龙腾空,有的如雄狮昂首,有的像少女亭亭玉立,有的却是凤凰展翅,千姿百态,无不妩媚动人。无怪乎战国的一代文豪,宋玉曾在《神女赋》中,为玉女峰编构一个神女幽会楚襄王的浪漫故事,也难怪唐朝的名诗人元稹会写下“曾经沧海难为水,除却巫山不是云”的旷古名句。巫山迷离幽幻的美,不仅吸引了无数骚人墨客...
吴子兵法
6
111
0
2020-11-11
中国古代著名军事著作,《武经七书》之一,是一部与《孙子兵法》齐名的军事著作,相传为战国时著名兵学家吴起所作,战国末年即已流传。该书在长期流传过程中为后人所整理和删补,有些篇目和内容有所亡佚,现仅存《图国〉、《料敌》、《治兵》、《论将》、《励士》六篇,远非全璧。《吴子》是在封建制度确立后,战争和军事思想有了显著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,主要论述了战争观问题。该篇...
列子
8
111
0
2020-11-11
又名《冲虚真经》。是战国早期列子、列子弟子以及其后学所著,到了汉代出现以后,便尊之为《冲虚真经》,且封列子为冲虚真人,其学说被古人誉为常胜之道。是中国古代先秦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,属于诸子学派著作,是一部智慧之书,它能开启人们心智,给人以启示,给人以智慧。其书默察造化消息之运,发扬黄老之幽隐,简劲宠妙,辞旨纵横,是道家义理不可或缺的部分。唐天宝元年,唐玄宗...
荀子
32
432
0
2020-11-11
本书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重要的著作,全书一共32篇,是荀子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文字,但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。在前27篇中,也有几篇,如《议兵》、《大略》等可能是荀子的学生整理而成的。荀子是一位儒学大师,在吸收法家学说的同时发展了儒家思想。他尊王道,也称霸力;崇礼义,又讲法治;在“法先王”的同时,又主张“法后王”。孟子创“性善”论,强调养性;...
1..
«
2
3
4
5
»
..5